《筆尖導賞 x 人生探索》梅窩——梅花香自苦寒來 下章

作者:蕭志輝

「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飢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羅馬書8:35

上章提及梅窩這個地方所經歷的苦難,然而神仍顧念這個地方……

清末至到1940年代,香港西面水域海盜為患,1930年代更有渡海小輪被劫事情。雖然基督教於1842年傳入香港;英國更於1898年租借新界及離島,可是香港西部地區,對傳教士而言仍視為畏途。

然而一群由倫敦傳道會,香港愉寧堂及道濟會堂的傳教士及信徒,本著基督的愛,不畏驚途險阻,於1900年成立新界傳道會,致力到新界及離島傳教,及後得東江巡迴佈道團來港協助開基佈道,大嶼山大澳、沙螺灣及梅窩等地福音堂由此建立。

1940年7月,梅窩佈道區購地建立「中華基督教會梅窩堂」並參與巡迴佈道隊。可惜不久,香港淪陷,梅窩落入日軍手中,以至教會會務陷入停頓。雖然如此,教友在艱苦歲月仍然努力結連及探訪,在黑暗中作主的光。

重光後,香港百廢待興,更惶論遭受過慘劇的梅窩,資源更形匱乏。尤幸幾位信徒顧念梅窩的需要,在梅窩堂開辦診所並展開福音事工。經過努力開荒,未幾陸續開辦識字班、學道班及幼兒護理服務等。可是負責醫療服侍的信徒移居美國,遂將福音事工交付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接管。

提及梅窩堂的幼兒護理服務,實為新界教會少有的社區服侍。至令服務的出現,實回應社區適切的需要。事緣當時大嶼山的醫療設施缺乏,雖有嶼南醫院及大澳診所,位置遠離梅窩不止,更無道路可通(嶼南道要到1960年才開通)。

1960年代,梅窩鄉公立免費醫院成立,可是只提供早上限時診症服務,醫療設備十分簡陋和不足。筆者曾於梅窩考察時,跟年長的鄉民提及此免費醫院,他們都笑說當時在免費醫院生產是一件危險的事,因為很多嬰兒一出生都夭折,所以他們都選擇在家找人接生。那就可以明白梅窩堂的幼兒護理服務的緣由及重要。

據教會信徒所說,梅窩堂信徒增加,當時聖堂較細,未能容納過百信徒;而且聖堂比出面路面較低,每逢大雨的時候容易出現水浸,故此將聖堂改建(即今日副堂「梅軒」),並建成今日的第二代聖堂。

雖然梅窩曾是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旅遊勝地,但始終面對漁農業息微,棚屋清拆等原因,梅窩人口銳減,1970年梅窩堂曾陷入停頓之境況。尤幸一班信徒看見梅窩的需要,更得港九信徒協助各項福音事工,於1978年恢復教會的牧養工作。1997年東涌發展取代梅窩交通樞紐的角色,梅窩復歸平淡的鄉村小鎮,中華基督教會梅窩堂仍然是區內唯一的教會,但沒有因而輕於傳道,隨著區內新的公共房屋出現,現時他們致力服侍新遷入梅窩的鄰舍,播下福音的種子。

「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16:33

其實,艱苦的日子不是最難過,最難過是一個人獨自承受。可是我們有沒有看見——一如梅窩,在艱苦的日子有耶穌,有祂所建立的小小鄉村教會同行;也如我們,在人生低谷中有耶穌賜給的平安,也有弟兄姊妹同心同行。梅花只有在嚴冬中它才成長,可是令它更美更香是因為樹上不只一朵,而是一朵朵梅花一同面對,在寒冬中彼此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