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思想80 : 理性面對後疫情時代

秋霖–資深戒毒社工

『後疫情時代』已經來臨,你預備好了嗎?
甚麼是『後疫情時代』?簡單來說,就是經過一年多的新冠病毒全球肆虐下,疫苗研發及注射,使患病人數減少,經濟活動漸漸重開,只是並不一定是完全可返回疫情前的狀況。因為病毒有變種出現;仍有部分人堅持不接受疫苗注射。無論如何,加拿大政府已經宣佈八月九日美國國民已可入境旅遊,其他外國遊客在九月七日開始亦可。大學亦將恢復實體上課,你預備好了嗎?

『疫情漸趨緩和』
筆者在過去幾個月的觀察,發覺在溫哥華已有 「經濟活躍飲茶先」 的現象。自七月初開始有堂食,飲茶食客活躍了很多。出外去公園、海灘、行山路徑亦重現人潮。旅行熱點如溫哥華島、基隆拿 (Kelowna)、威士拿 (Whistler) 的酒店漲價不少。教會實體聚會已漸見實施。

然而,筆者亦留意有不少人未被「感動」,仍然不願意 「離家半步」。筆者友人有表示在一年半來未曾出外飲茶用飯,或是出去公園散步,只是每兩星期去超市一次購物。究其原因,仍然是 「不想被感染」,「對外邊環境欠信心」,「已經習慣在家,不想改變」,「不想social」,「不想遇到隱形帶病毒者」,「很多娛樂已經可以上網得到」 等等。

『限聚令影響大』
留在家中,最大作用是減低疫情傳播,此效果已算達到。在『社交限聚令』措施下,卻要付上沉重代價。最大影響,是使人與人的感情維繫切斷!最難過的是老人院舍內長者無人准許探訪,只限每兩星期一次大約20分鐘的 Zoom 對話!喪禮不能奔喪,婚禮不能赴宴,畢業禮無實體,患病進出醫院如臨大敵,去銀行約見職員難過登天,電話查詢要等三十分鐘以上才得接聽…等。

筆者看到不少人因為限聚令,更容易在家飲酒度日,已曾接觸大麻,海洛因的癖癮人士會更加多吸食。去年因過量服用芬太尼致死的,在2020年BC省有1716人因吸毒死亡 (比 Covid 19 疫情而死的相約),比2019年的984人增加74%。(CBC 2021.02.11 網報新聞)。

香港家福會於2021年2至3月進行了「疫境下的家庭生活新平衡」調查,發現約一半受訪者 (54%) 因長時間與家人相處以致比較容易產生紛爭。只有僅約三成 (34%) 的受訪者表示長時間相處令家人比較容易溝通。有12%的受訪者雖然不認為長時間相處會容易產生紛爭,但亦不表示家庭成員之間可以容易溝通。(來源:www.jmhf.org/20210405p42-45 )

長時間被困在家,容易產生負面影響。作為有理性的我們,又該如何積極應對呢?

怎樣面對『後疫情時代』?筆者有些初步建議:
積極發揮正能量,助己助人互幫助

「Work from home」,已是部分人的工作新常規,利弊皆有,取其優勢,首要是定下時間界線 「set time boundary」,盡量在 「辦公時間」 內處理工作。 正如人在公司一樣,你下班了,怎去工作呢? 在家學習的,也要有個大概的時間分配,作個平衡安排。溝通是免不了,多花時間溝通好,勝過事後要修補。

「公園可勤去,旅遊添樂趣」。身體若能行動自如,去公園散步,與友人結伴同行,利多害少!三兩天的短程旅行,即使是舊地重遊,也是值得慶祝。已經一年多沒有旅遊消費,就當作是 「之前節省今享用」 吧!重點在於再展活力,激發友誼。

「怕感染,慢慢勸」,若有些朋友仍然擔心,又或是已習慣在家,不願社交,雖然多次邀約對方仍然不願外出見面,可以電話或視像傾談,多傾談會產生效應,不用急,不強迫。勉強無幸福,鼓勵是祝福。

「多探老弱,聯繫獨居」,關顧我們認識的親友,之前不能去訪的,致電查詢安排到訪。聯繫獨居朋友,特別是剛退休、家人逝世、分居離婚、搬遷等等。協助適應獨居生活,主動結伴同行。例如可以組織域多利(Victoria)一日遊。獨樂不如同樂,助人也是自助。

「防範之心不可無」。口罩是有效的預防工具,總要帶備防身,隨時可用。勤洗手,變為習慣。保持社交距離,在可能範圍下盡量做,加上避免與陌生人 「面對面」 傾談,可以減少感染機會。

「打兩針,可放心」,主動接種疫苗,建立抗體,降低感染。保持對疫情變化訊息,病毒變種,何處急升,那裡降少,要貼地明瞭。

「閱讀聖經,擴闊心靈視野」。聖經記載很多人物的逆境故事,人生遇上高山低谷,從聖經故事中有很多啟發。介紹大家看創世紀37章至48章,從約瑟的人生經歷中看看他如何面對獄中逆境,抗拒色誘,寬恕殺害自己的兄弟,他怎樣解釋他早年的苦難,相信會引起更多心靈思緒。

『後疫情時代』已經來臨,祝願各位讀者順利過度,積極面對,使生活更有力量,生命更有方向。

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提摩太前書 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