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無知及歧視比病毒更可怕

˙不鳴˙

過去一個月,各大報章、電視及電台新聞,以至社交媒體及茶餘飯後的話題,總離不開新型冠狀病毒。至截稿日,安省的確診病例由原先的3人減至2人,因為20多歲的倫敦市女學生已痊癒,測試結果24小時內,兩次呈現陰性。而有待國家化驗所進一步化驗結果的僅有8人。省府曾對二百多人進行了檢驗,結果全是陰性。安省首席衞生官威廉斯表示,他們對此謹慎樂觀,但不會放鬆監控。

縱使今次安省受影響的疫情似乎未有預期嚴重,加上三級政府均重申,吸收了2003年對抗SARS疫情的經驗,有信心可以有效遏止大規模社區爆發,但當年的SARS 奪去了加拿大44人的性命是不改的事實,國民仍然歷歷在目,猶有餘悸,紛紛即時採取高度戒備,加強衛生保護,不敢掉以輕心。不少人立即減少到公眾或人多擠迫的地方,酒樓食肆生意大受影響。原本是農曆新年的旺季,卻換來門堪羅雀,小貓三四隻的淒涼景況。

歧視及種族主義例子俯拾皆是

疫情的巨浪未來到之際,SARS爆發時出現的歧視及種族主義的大火卻首先再次崛起。有華裔在學校遭迴避,在街頭被騷擾,互聯網成為了散播歧視信息的主要工具。紐約時報網站有關疫情的報導,讀者評論便有不少針對中國人的歧視言論,包括:「…我在想,骯髒及不敬虔的人們通過對骯髒食物,傳播令人作嘔的疾病,難怪他們花了一千年才加入現代世界…」;互聯網流傳一段視頻,在溫哥華一個停車場上一名白人男子以「你掉了東西」、「你掉了冠狀病毒」等「笑話」,嘲諷當時一名華裔女子;即使一名 CTV記者,在看見為他理髮的華裔髮型師戴上口罩時,於Twitter上載自拍照,標題是「希望我今天得到的只有髮型」,並以井號標籤新型冠狀病毒。另外,位於萬錦市的武漢麵店成為種族主義言論的受害對象,不但流失三分二顧客,更多次被人致電有否蝙蝠湯售賣;一名戴口罩女子於多倫多市中心地區乘搭公車時,被一名男子辱罵她戴口罩,女子拍下男子的照片後,被對方拉扯,並嘗試搶走相機。事主事後報警求助。

三級政府官員迅速作出回應,先後多次向公眾呼籲不要過份憂慮及歧視其他族裔。主流英語媒體亦多日以專題探討疫情觸發的社會及族裔問題。不過,政府似乎並未清楚解釋族裔間對戴囗罩的認知,以致產生了很多不必要的誤解。加拿大公共衛生官員一直認為,感染新冠狀病毒的風險極低,建議經常洗手並掩蓋咳嗽和打噴嚏,已是防止任何病毒傳播的最佳方法。他們不建議使用隔離區或口罩。西方民眾普遍認為,「戴口罩」就表示此人生了病。但包括中港台等亞洲地區,「戴口罩」是最有效保障自己及保障他人的基本防疫社區共識。華人社群幾乎天天都有關於「口罩大缺貨」、「新一批口罩到貨」的討論和貼文,顯示在北美「買口罩求自保」的華人比比皆是。相反,不少華裔批評主流人士不戴口罩是缺乏防疫意識。如政府官員能向主流社會多解釋「戴口罩」的文化差異,相信有助減少社區中出現帶歧視的「異樣目光」。

不負責任的網上資訊分享

另一方面,導致社區恐慌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大量不正確、錯誤甚至刻意捏造的假消息充斥互聯網及社交平台。不少人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又或者自認為專家,搶先把未核實的信息於社交平台上分享,以博取Like。 最初中國女子食蝙蝠的圖片及視頻便是其中一個例子,事後證實是三年前在太平洋島國拍攝而非於中國。並非有圖就一定有真相,圖片可以改圖及合成,數據及資料來源全部可以捏造。以訛傳訛的做法,只會令大眾市民更加恐慌,不知所措。例如網上盛傳某某餐館或某某超級市場有員工剛從中國武漢回加,但沒有自我隔離等等,對有關公司造成莫大損害,需要聯同議員召開記者會澄清。

多名安省廳長、省議員、萬錦市市長、多倫多市長及市議員,已先後高調到華人餐館用膳,以示對華裔飲食業的支持。多個華人團體,包括大多市華商總會及餐飲業協會等亦先後發起支持餐館業的宣傳推廣活動,希望大家出一分力。議員及衛生官員先後表示,加強個人衛生意識防範疫情絕對正確,但過度憂慮疫情只會令恐慌情緒蔓延,甚至可以被形容為隠性歧視。聖經說,神容許災難降臨,其中一個原因是要試煉我們的信心。但願我們攜手為疫情、病人及於前線工作的醫護人員禱告,願尤如寒冬的疫情早日告一段落,令人開朗的晴朗夏日早日到來。「……我要使這三分之一經火,熬煉他們,如熬煉銀子;試煉他們,如試煉金子。他們必求告我的名,我必應允他們。我要說:這是我的子民。他們也要說:耶和華是我們的神。」(撒迦利亞書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