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做個“負能量”的人

秋霖

要想家庭充滿快樂生機,婚姻關係和諧,首先不要做個“負能量”的人。

“負能量”是甚麼意思呢?“正能量”與“負能量”本是物理學名詞,中國人給其賦予了感情色彩。“正能量”表示人的善,例如充滿樂觀、積極、向上、正面看待人與事、信任人、有自信、有盼望、有願景、笑容滿臉、敢試敢冒險、對人多欣賞、多鼓勵等。“負能量”表示人的惡,例如經常抱怨、挑剔批評,甚少開懷大笑、不信任、不敢試、不肯學、常停留在過去傷痛經歷、不願接觸新事物等。“正能量”與“負能量”是每個人的兩面,在面對生活的壓力與磨練時,若“正能量”大的會激發人性的優點而積極面對﹔若“負能量”大的則會激發人性的缺點而消極處理。即是說,人有時會有負面情緒是正常的,但人亦有能力發揮更多正面情緒。

典型“負能量”的人是這樣的:一天到晚就是沒有笑容、動不動便發怒、小小事便高聲表示不滿、稍不合意的便指責,令身邊的人感到不安。當某個事情做不好時,口中都是別人的錯,經常抱怨。自己不懂關係經營之道,又缺乏問題解決(Problem-Solving)之法,把不如意事都歸咎於別人造成。這類人從不看看自己的責任,沒有檢討自己的過失。即使你好意提出其他可能性,怎麼樣都不會考慮或接受,總是認為自己的想法就是唯一正確的,決不改變!

在家裡,怎樣會看到“負能量”?常見特徵有:抱怨、挑剔、惡意批評、沒有欣賞讚揚、事情做不好總是別人的錯。常見例子如下:

太太努力煮飯,丈夫不但沒有欣賞她的辛勞,反而只有批評:煮得太淡,沒有味道!

兒子數學已有A-,虎媽仍然要求要有A才可以,卻沒有讚賞已有的成就!

丈夫下班回家便立即入房休息,嚴妻不斷囉嗦,要他掃樹葉、清雜草,而沒有去了解他日間工作的壓力!

自己記憶力下降而不自覺,找不到的東西便找別人出氣,認為是對方造成的!

自己沒有組織物件歸類習慣,經常亂放而找不到想要找的,如鎖匙、手機、銀包,卻指責別人拿去!
常重覆陳年錯事,繼續不斷翻炒,抱怨當年影響至今,今天所有問題,都因此而起!

第一次見到兒子帶女性朋友回家吃飯,便以“未來兒媳”的角度評頭論足,針對其弱點!

“負能量”的人最大特徵就是“經常抱怨”。一方面抱怨別人對自己不公平,另一方面抱怨環境不好,時不與我。人在抱怨時,會有一個前題(也是個大問題):“我是對的,別人是錯的”,然後就會找很多理由來証明我是對的,別人是錯的。就像我們吵架時一樣,總是在搜尋各項過往証據來數落對方的不是。這個時候,我們不會再想到對方的好處,就算有人給我們提醒,也會被忽略。很多時,在原生家庭的恩怨,也會帶到新的婚姻關係裡。

例如大家姐早年因要照顧弟妹而放棄讀書機會,以至只可做低收入勞工,生活艱辛;看到弟妹有機會讀大學,成為專業人士,彼此的收入水平、旅遊話題等等,距離不斷擴大,內心也有苦澀之味。到母親患病需人陪伴照顧,便因誰該負更多責任,成為兄弟姊妹的爭執點。大姊不斷抱怨弟妹不知感恩,經常在親友前覆述“若果當年不是我犧牲自己讀書機會,出去工作照顧你們,你們又怎會有今日的成就?”可以想像到,這些上一代的經歷,成為現今關係緊張的遠因。而各自的下一代子女亦目睹家族裡的紛爭結黨,互相指責等等,繼承了上一代的不和,形成了恩怨代代傳。

抱怨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有句古老的諺語:“如果說不出別人的好話,不如什麼都別說。”哲人們在告誡世人,為人處世要學會尊重和讚美,至少也應慎言慎行。以抱怨去要求別人遷就自己,初期可能會得逞,家人朋友會作出遷就讓步,息事寧人,以和為貴。但隨著時間增加,人家對不合理的批評抱怨便不會照單全收。當不再忍讓時,衝突便開始。事實上,很多夫妻關係走向惡化,都是由小小不滿開始。


有句古老的諺語:“如果說不出別人的好話,不如什麼都別說。”哲人們在告誡世人,為人處世要學會尊重和讚美,至少也應慎言慎行。以抱怨去要求別人遷就自己,初期可能會得逞,家人朋友會作出遷就讓步,息事寧人,以和為貴。但隨著時間增加,人家對不合理的批評抱怨便不會照單全收。當不再忍讓時,衝突便開始。事實上,很多夫妻關係走向惡化,都是由小小不滿開始。

抱怨破壞人際關係

沒有人會喜歡一個消極、負面的人,更沒有人願意接受你不斷的牢騷和壞脾氣,於是朋友漸漸疏遠,更難以建立深交知己。夫婦亦容易演變至走向各自找空間,各有活動朋友圈,夫妻關係有名無實。不滿的情緒,若不願意徹底處理,必然會破壞內心的平靜,影響與身邊人的關係,甚至成為致禍的根源。

抱怨是把自己鎖在不開心的圈內

經常抱怨的人,常把自己困在不開心的處境中,因為所看到的,所感覺到的,都是從負面出發,又不肯接受其他可能性的解釋(新角度,新態度),於是便惡性循環地,把自己拉進情緒深淵。例如某女士在情場中遇到感情騙子,經歷過感情創傷之後,不能接受自己的愚昧,也不能原諒自己也會犯此錯,產生對異性的抗拒、仇恨,採取“寧願單身一輩子也不拍拖結婚”。她把遇上的情場騙子視為人人都是如此,很明顯這是“以偏概全”(Generalization)的非理性思維(Irrational thinking),筆者在以前的文章中也曾討論分析過。

抱怨是把自己鎖在不開心的圈內
經常抱怨的人,常把自己困在不開心的處境中,因為所看到的,所感覺到的,都是從負面出發,又不肯接受其他可能性的解釋(新角度,新態度),於是便惡性循環地,把自己拉進情緒深淵。例如某女士在情場中遇到感情騙子,經歷過感情創傷之後,不能接受自己的愚昧,也不能原諒自己也會犯此錯,產生對異性的抗拒、仇恨,採取“寧願單身一輩子也不拍拖結婚”。她把遇上的情場騙子視為人人都是如此,很明顯這是“以偏概全”(Generalization)的非理性思維(Irrational thinking),筆者在以前的文章中也曾討論分析過。

身在福中不知福

經常抱怨的人,看不到已有的幸福,只會埋怨不幸。一位單親母親勤奮工作,供獨生子讀私校,期盼他有朝一日大學畢業有美好前途。豈料兒子在青少年期的反叛、逃學,因而成績不及格,僅可中學畢業。母親既傷心又失望,常因此而彼此對罵。兒子漸漸成長,願意嘗試不同工作,數年後終於在一間頗具規模的公司裡擔任小隊主管。然而母親卻仍然抱怨兒子不珍惜機會,浪費她的苦心,只看到現時的工作沒有出息。她沒有看到兒子的勤奮積極,願意嘗試新工作,學習新領域的挑戰,肯去從低做起,不怕辛苦。她更看不到兒子即使在與她爭吵之後,仍然會打電話給她表示關懷,久不久會買些小禮物,陪她在家看電視劇集,甚至去她朋友家的potluck聚會。她看不到已有的,卻只看到未有的,身在福中不知福。


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因一些小問題陷入煩惱,別人的一句話,一件小事或錯誤,都會不自覺地拖著我們沉浸在懊惱中。然而,你也知道,天氣絕不會因為你的抱怨而轉涼,驢子也不會因為你發牢騷而變得聽話些。特別是你若是一頭牛,不知道尊重和體貼別人,不會檢討自省的人,出現的情況會更加糟糕。抱怨連天都沒有用,唯一的辦法自己學會改變。下一期會討論具體方法走向“正能量”。
“不要效法這世代,要藉著理性的更新而改變,使你們可以分辨什麼是神的旨意——那美善、可喜悅、完美的旨意。”(羅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