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而化成更好?

˙CHION˙

日本的俗用詞也如科技一樣天天日新月異,常有一頭霧水、不知所解的情況。「進化」這學術字為什麼經常出現在各大廣告商品上或媒介中?近年日本人用「進化」這字時經常與科學一點關係都沒有,是用於表達積極進步及改良的正面詞—「進而化成更好的」,如提高產品的品質或更新用途;運動選手修改訓練課程而創出新記錄;人類的習慣因生活變化改變或改進;商店的服務改善後更貼近顧客需要;研究出更健康更美味的農牧物等,都是所謂「進化」的狀態及情況。

最受重視的未來主人翁—孩子們的身上就更多改良「進化」的事例。

小學生到八十歲婆婆都會唱的國民童謠「お弁當箱之歌」(便當之歌),歌詞主角飯團變成三文治,配菜由紅蘿蔔、車厘子、香菇、牛蒡變草莓、火腿、青瓜及蕃茄。因為新一代幼稚園小朋友的便當已「進化」成各式各樣的三文治或麵料理,吃飯團的孩子成了少之又少的稀有派,長壽大國的傳統飲食習慣已不知不覺變化了。

日本學校最為常見的石雕像,古人書生二宮金次郎的手竟然由書本「進化」到拿iPad!感覺有點不倫不類,好像有人把孫中山先生銅像手拿著的枴杖、紳士帽變成公事包及手提電腦,真不是人人能接受的。二宮金次郎是舊日本江戸時代有名的思想家,少年時已非常好學,上山砍柴也不忘讀書。正常的金次郎是腳穿草鞋、背著木柴及低頭在看手拿著的書。為了更貼近現代學生的模樣,金次郎變成了手拿iPad,有些更由站著改成坐著看書,因現代城市人多車多,大人怕小朋友有樣學樣,學雕像行路看書很危險,還是坐下看會安全些。

課室裡的黑板(這令人吃塵的懷舊物)也被淘汰,一塊塊黑板因反光,改良成曲型的綠色板,之後再加上磁石功能,較先進的區域就使用最新「進化」的電子板,接駁網絡及老師學生們的平板電腦,讓教學更多元化及多變化,「抄筆記」將成為歷史一詞。紙製的課本及作業比以前少了很多,使用平板電腦做功課越方便,有問題可以問電腦,自個兒就可以舒服地完成。因此同學及師生間的集體交流減少,從而學習人與人之間互動協調及分享的機會大減,這趨勢會不會影響到社交能力?

課內課外都用電子產品,拿筆用手指的機會少了,手部鍛練的機會激減,新一代孩子的手力比往時弱,筆盒中堅硬的HB鉛筆已漸被較軟的6B、 4B鉛筆取代了。

把不知名的花草昆蟲一拍,上網對照查詢,比去圖書館找百科全書或問爸媽的更快更準,探索的時間縮短,相對尋寶過程的樂趣也少了。

「午餐給食」(供應午餐)是日本學校在1889年發起的活動,希望成長中的孩子,不論貧富都有足夠的營養而設立的規則。給孩子吃什麼是被非常重視的,戰後食物不足時,營養豐富的奶粉是餐餐必有的。美味的牛奶出現後,難飲的奶粉水就被取替。現在每餐的食譜,由專業營養師在一定的預算中,設計及計算出最美味、又營養均衡、又多變化、又使用新鮮的地方出產的食材而做的。還要在回收剩餘物資中做統計,務求每一餐每一道菜都給每一位小朋友「完食」(完全食完,一點不剩)。「給食」真是大學問,不簡單並時時要「進化」,因為孩子的口味及營養在每個年代不停變化中,並且環境污染引至很多孩子有著各種各樣的敏感問題。一邊努力改良食物品種添口福,另一邊也追逐研究對抗最新的富貴病或傳染病,也是生活上「進化」後的一種無奈狀態。

普通父母誰會在孩子求餅時,反給他石頭呢?創造人類的主更愛著祂所造的孩子們,祂讓人有不斷進步的智慧及能力,把生活的空間變得更安全、更合適居住,由古人會鑽木取火,建屋避風雨,至現代人用電磁微波不用火煮食,住在全自動數碼屋中,人類的生活質素還不停在「進化」,在更優質的方向發展中。

而美麗大自然及奧妙的生命本質就不在「進化」的行列裡,還不斷被破壞在退步中。神造的世界千年如一,日出日落、四季輪轉、生老病死、喜怒哀樂如常,人的智慧也未能改動半點。人有追求美善、有想變得更好的動力,只可惜人至終非完美並自私利己,全世界都努力追求更豐裕的生活,同時伴著而來就是人為的環境破壞及身心靈疲勞。約伯記28章中談及智慧從何處來呢?聰明之處在哪裡呢?人們在有限智慧下所作的事、所策劃的總是有一得必就有一失,追求進步方向是否真的讓各人活得進而化成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