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近,又那麼遠

‧ 耶利米的杏樹枝 ‧

萬軍之耶和華的葡萄園就是以色列家;他所喜愛的樹就是猶大人。他指望的是公平,誰知倒有暴虐;指望的是公義,誰知倒有冤聲。(賽5:7)

以賽亞書第五章開頭,先知以賽亞說“要為我所親愛的唱歌”,唱一首葡萄園之歌。這首歌開頭十分美,好似一首甜美的情歌,但不多久意境就直轉而下,讀者馬上就清楚意識到,這不是先知以賽亞所唱,而是耶和華所唱的。以賽亞以一首詩歌來表達神對他的子民的極度失望,因為這些以色列民無論是在國家層面,還是個人生活層面,都完全沒有活出栽種他們的神所期望他們活出的樣式。

神為栽種這葡萄園,為其選擇了上好的山岡,投入了充分的愛心和精力(5:1-2a)。自然,在豐收季節的時候,他期望的是能收獲個大、甜美又多汁的葡萄。可是結果卻相反,“反倒結了野葡萄”(5:2b)。神接著質問猶大國,他已經為這個葡萄園用盡了所有最好的栽種技術,所做的難道還不夠多嗎?以賽亞在隨後的5-6節寫下了非常嚴厲的審判話語,並以第7節結束了這首葡萄園之歌。在第7節中,以賽亞運用了一個非常有力量的雙關語,總結了這群悖逆的子民的所作所為,以及耶和華神極度失望的感受。

任何一種語言都有雙關語,詩人(特別是寫作的先知們)是最擅長於運用雙關語的人一群人。希伯來文的雙關語幫助我們更豐富地明白神的話語的信息與力量。在這裡第7節中,為了讓神的子民清楚明白葡萄園何所指,先知明確地指出這葡萄園就是“以色列家”和“猶大人”(5:7a)。接著,在5:7b的後半句,先知用了一個巧妙又發人深省的雙關語:

他指望的是公平,
誰知倒有暴虐;
指望的是公義,
誰知倒有冤聲。

如果我們把這四個字音譯出來,可能就更清楚其中的雙關含義了:

他指望的是mishpat,
誰知倒有mispach;
指望的是sedaqah,
誰知倒有se‘aqah。

這就是這群神的子民的光景:他們照例向神獻上祭物,小心謹守潔凈的律法,每月召開宗教會議,按時慶祝神所定的節期,也舉手向神禱告。他們看起來已經很符合神的要求了,可事實上,卻離神的要求非常遙遠。注意5:7b中的兩對詞,只有十分小的音節差別,但在意義上卻相差十萬八千裡——公平vs暴虐,公義vs冤聲。如以賽亞在1:10-15中描寫的那樣,以色列人在宗教儀式上是完全遵照神的律法所規定的去做的。但是拋開現象看本質,他們所真正事奉的並不是耶和華他們的神,而是他們自己。這是以賽亞先知在這首葡萄園之歌的字裡行間中所要傳達的強有力的信息。

這難道不像有時候的我們嗎?記得天道神學院的院長Gary V. Nelson博士的一次周會信息分享的題目是:We can do all the right things for a wrong purpose(我們可以因為一個錯的出發點而做所有似乎對的事)。在教會,我們可以做許多看起來對的事,正確的事,屬靈的事。但如果我們不是真正以事奉神的心去做,無論我們做得多好,我們離神的要求都還差很遠很遠。神不是只要一個表面上的教會,宗教的形式,祂要的是祂的兒女真正發自內心與祂建立的愛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