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為家

亞元

沙漠給人的印象,是缺水、寸草不生、旱熱、早晚溫差異殊、天氣不穩定、風沙四起,是個充滿災患危害生存的地方,外遊旅客止步,連動物都因缺乏生存條件,也要逐漸遷徙往沙漠以南的水源去,到底在這大片黃沙荒漠裏,還有生物出現嗎?

早上仍吹著微風,有點寒涼,利拉被牀下傳來陣陣的羊咩聲弄醒,她從牀上的毛氈裏爬出來。利拉的牀是在一輛木頭車內,她整夜與姐弟們都睡在車箱內。她母親剛從離車不遠的羊群中取了一些羊奶,裝在一個半切開的葫蘆大碗內,加上一些自製地道麵包,作為小孩的早餐。吃完早點後,利拉和兄姐們便從車上跳下來,一同走到草叢裏嬉戲追逐。

利拉和她父母吉比和耶利布等一家廿多人從老遠的地方而來,他們一行有七、八部用驢駒拖拉的木頭車,載運大小的家具,一卷卷帳幕大布,又帶著上百頭的羊牛隨行,走了幾個星期,昨天才走到此地,在一棵大樹的蔭下過夜。吉比清早醒來,與他家的壯丁先往畜群去數點牛羊有否走失,又給小羊餵草,接著取水和草給較大的牛羊。

吉比與他的同族幾個富拉尼族人,是西非撒哈拉南部遊牧種族之一,在這個廣大的荒漠上生活已有好幾百年,以這黃沙疆土為家,以畜牧維生。傳統上,他們族人生活工作,是按性別分工。男性負責管理牛羊,尋覓草原和禾草飼料,搭建營幕,製造自衛的武器,如刀,弓,槍枝等。婦女以把持家務為主,如煮食,往附近村落購買食物,取牛羊奶,紡織,和編織草蓆等,更有婦女作起菜園和飼養家禽等。

吉比到了這處頗為遼闊平坦又靠近水源的地方,決定在此紮營安頓。他與家丁往附近草叢砍伐尋覓長短樹枝,開始搭建草屋,他們以純熟的技能,先從草枝削出樹皮,作為結紮的繩子,把樹枝營幕的骨幹,將樹枝縱橫交替綑結成一個圓包,經過三數小時便可完成。然後將厚厚的帆布蓋在枝架上,再蓋上一層塑膠紙。厚厚的帆布可抵禦荒漠晚間的嚴寒和日間的暴曬,塑膠紙可防雨水。他們如此紮營,需要花一週時間才結紮好幾個草包為他們全家老幼的住屋。每年旱季乾燥時,他們都與全家族在一處地方紮營,預備在該處地方居住上數個月時間,直到兩季來臨時,才拔營起行他遷。

在駐營期間,他們也與附近的村落打交道,一來自知是寄人籬下,便要跟當地人和睦共處,也便利他們平日覓取食物和補給品。男丁帶牛羊往市雜作買賣,用牛羊,手工藝品,來換取糧食,日用品和藥品等。普遍每週在各村落,特別是市墟日,不難找到他們的蹤影,都是拖著牛羊到市集內的富戶角落去作交易。另外,他們也到有水井的村落向村民買水。

富拉尼人過去幾百年至今,都是在撒哈拉邊緣的荒漠過著四海為家的生活。近半世紀,有部份族群已在城市漸漸定居下來,或過著半遊牧和半安頓城市的生活,他們因有牛羊,故此比鄰族富有,從不需要耕種和替人打工來維生。這部份的族群因與城市人生活接連,而建立起他們在城市中的勢力,也有不少接受了教育而成為社會棟樑,造福當地政府人群。

吉比一家世代都是如此地舉家遷徙,其中原是因覓水源,養群畜;另外是因為他們居無定所,沒有自已的土地,只得因應季節轉換,雨水和草原多寡,而舉家遷徙,在荒漠南北往返來過活。每次出行,他們全家廿多老幼,連家具帶著數百的群畜,浩浩蕩蕩的前行後隨。據聞富拉尼人在西非撒哈拉眾遊牧族群中,是歷史最悠久,人口最多的牧民。近十數個世紀以來,他們蹤跡遍及各處國家和數千方哩的荒漠,可見他們的生命力比任何一個遊牧民族為強,以「沙漠駱駝」綽號見稱。

在這片遼闊的西非大沙漠,環境如此不穩,缺乏食水,衛生保障,種植條件,物資供應等基本生存條件都成困難。然而,富拉尼族和其他遊牧族群世世代代仍在其中生養繁衍,他們保護疆土,並以活在這片黃沙荒土上為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