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與地的美術館

作者:Chion

那天在扎幌火車站看到「藝術之森」美術館海報後,立刻即興到訪,竟遇上震撼的初體驗!在柔和燈光的室內看完世界名畫後,才知道還有野外區。走入樹林微風中,一個人站在藍天白雲下,面前是以草地及石為材的室外大型但簡單的創作。那一剎那,整個天下都變成美術館。我,也身在作品中,一切是這麼的自然順暢,沒有突出的主角,也沒有可以忽略的配具。因著陽光陰晴、春夏秋冬、觀賞者的位置方向都讓整體造型不斷變化,人的創作與神的創造和諧共處的溶在一起。

靜止的石因活的四季而成了充滿生命力的作品,每一位站在草地上的觀者,看見全不同的風景,也帶走不一樣的心體會!這與大自然共存的作品,引進一扇藝術的新門,讓狹窄的思維醒覺到美術館不只在四方的房子裡,美術品不只是在讓人觸摸不到的框架或玻璃窗內;「美術館」也活在天地間,可以用視、聽、觸、味、嗅五感覺去立體地體驗。

因這次的偶遇,開始對日本的大小藝術活動上心,為了看另類藝術節——整個小鎮變美術館,也有了人生第一次左轉右乘新幹線、火車、巴士、走路去充滿傳統藏造建築的古鎮丹波篠山。藝術品分佈在每一間屋子,傳統花藝陶瓷、大膽的竹紙奇像、木製的人形群等等,清新樸實,沒有為迎客的商業氣味。百年大黑柱(木屋的支柱)伴著疊疊米上的現代感優雅作品,室內的作品與和式庭園同時溶入眼瞳裡成為一體的藝術創作,把傳統普通的日常家居全變成高格調的美術館氣氛。之後,在傳統白格子防火牆側的寧靜小道上散步,也是一種古典藝術的風景畫,旅程的疲累一散。那年大概是小鎮初辦藝術節,到訪人數不多,但口碑不錯。

近幾年,古民家或商店街生美術館的創作活動,已推廣到全國各地,如橫濱黃金町、神戶下町等。漸漸被人遺忘的古城小鎮,因藝術而鮮活;當地藝術家也因這類的活動,多了向世界性群眾展示才華的機會;人們也因出會創意藝術,帶來洗滌心靈的新空間,三勝的佳績。

真正體驗晴空下的美術館,是在三年一度佔地廣闊的區域性藝術節——「大地的藝術祭」,近400件創作把新瀉縣六個越後妻有地域全變成鄉土美術館。廢棄的小學校變成立體兒童故事書,課室充滿七彩繽紛、古怪有趣的公仔;沒有一處沒有脫皮的古民家;白雲山樹棚田襯托立體的詩詞,成了的背景畫(附圖);獨特風格的大師級建築物,還有一般的作者用玻璃、用木、用金屬等不同材料做出的戶外作品,分佈在小道路徑、草地上、樹上、湖川上或深山中。除了「看」,也有著各種真人表演交流,親子體驗和創作小手工,也可在山中小屋品嚐農家們的出產,更有趣的是親身住入藝術品中,晚上擡頭就能看到星星。沒有壓迫感、空曠無邊大自然美術館,讓煩躁的心也靜下來。

一邊呼吸著田野的清新空氣,一邊優哉悠哉地走在陽光下的美術館中,作家們善用大自然環境,把人的作品溶入最出色的藝術家——神——創造的傑作中,感到自從創世以來,神那不可見的本性,就是祂永恆的大能和神性,都藉著所造之物,被人明白、被人看見,以致使人無法推諉 「神的無所不在」(羅馬書1:20) 。多彩生物、植物、星辰都數說在神無窮無盡的創造力,有著這無限的靈感來源,藝術家的腦海中創意也無限地伸展。

每一個作品都在傳達故事,藝術是主觀,所以習慣先專注和展品直接交流,才細看介紹說明。同樣出發前也不會做太多資料搜集,免得資訊阻礙了欣賞的純度。如一早知道小說結局,追小說的心情就打折。純自己的意會與創作者獨特的思意時有出入,才會有「啊!」的眼神一亮,驚嘆作者的新奇構想,人腦的無限點子真不可思議!

去了一個有益身心的藝術遠足,連接大平洋山海區域的藝術節 – 茨城縣北藝術祭。茨城縣擁有出名的大空及先端科技中心,銅鑛山及工業區,並有著明治時代留下的文化,所以藝術品也溶合了大量地方色彩,把自然、科學技術及歷史混入日本及國際創作藝術世界中,成了獨樹一幟的山海美術館。

黑暗中,只有鈾玻璃造成的水晶燈在發紅綠光,光暗度代表著世界各國的核能發電所的規模,燈很美但毛骨悚然地提醒著福島核事故;沙灘中一幅被颱風吹到刺在沙中的巨大畫—落地的天空,還有住在臨時住殻的巨大手指雕塑;在藝術動物園的草場上牧放著250隻板面四足動物畫;在神社的高樹林中掛著閃爍輕紗的祈福網子;充滿孩子歡笑聲的新式參與形電子藝術,全身並用在四方八面的投射牆上,凌空手拍花魚映象,拍得花魚四散形成不斷更新的新圖案,整個室內空間因人的互動而變化萬千⋯⋯又一次出會新創意的藝術!

日本對藝術創作的熱愛及支持,加上地理環境 (有山有水有四季有空間) 及獨特文化魅力,讓區域形、城市形、小鎮形藝術節發揚光大,真不是一天兩天可以行完,最好慢慢看、細細體會。未來打算到訪的瀨戶內海藝術祭、冰雪藝術祭,還有⋯⋯等等。天地間與藝術出會的感動,鏡頭拍不下來,字也寫不清楚,請親身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