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真理的重尋(節選)

作者:廖燦民牧師

持守盼望(但以理書第八章)

本章詳細預言第二及第三大帝國,但以理在異象中看見巴比倫的迅速衰亡(1節);波斯的地位則高過瑪代(3節);而亞歷山大大帝行軍迅速(「公山羊」代表希臘,5節);希臘傾倒了,亞歷山大的部下互相攻擊,最後由四人分佔國土,其中一國為敘利亞,後來產生了敵對上帝和猶太人的安提阿哥王伊比法(8, 9節,第八和第十一章正預言此人)。「……,又有一位聖者問那說話的聖者說:『除掉常獻的燔祭和施行毀壞的罪過……要到幾時才應驗呢?』他對我說:『到二千三百日聖所就必潔淨』」(13, 14節),這數字不必深入研究,耶穌曾告訴我們不要預測祂再來的日子,要持守盼望,「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可13:13)

為國禱告(但以理書第九章)

「瑪代族亞哈隨魯的兒子大利烏,立為迦勒底的王元年」(1節),這是主前五三八年,但以理被擄到巴比倫的第六十七年。但以理因讀了《耶利米書》第廿五章11、12節的預言,應驗了所羅門王獻殿禱告中所求的事(王上8:33-36),又知道上帝復興以色列的時機成熟,因此禁食禱告,為同胞的罪向上帝祈求(3-19節)。「七十個七」(24-27節)乃與彌賽亞降臨有關:(1) 前七個七即亞達薛西王出令差尼希米重建聖城(445BC)至重建耶路撒冷聖殿(尼2:1)。(2) 中間六十二個七是由重建耶路撒冷聖殿到主耶穌騎驢榮燿進耶路撒冷(路19:37-40)。(3) 最後一個七直到主再來的七年大災難,大災難前的空間是「教會時期」。

三次觸摸(但以理書第十章)

但以理面對「大爭戰」的異象,禁食(「悲傷」是指「禁食」)了廿一日(1-3節,13節)。當他看見別人所看不見的異象之時,他感到全然無助(4-9節)。他三次被觸摸,以恢復他的能力:第一次是當他像夢幻般沉睡時,有手按他(10-14節),這是由於他謙卑禁食,得上帝垂聽的結果。第二次有一位「形狀像人的」摸他嘴唇(15-17節)。第三次摸他,使這位「大蒙眷愛」的先知有力量(18節-11章1節)。讓我們想到有一位「比天使尊貴得多的」(來1:4),祂一再吩咐畏懼的門徒不要怕(太10:26、28),又給他們祝福,賜他們平安(約20:19, 21, 26),他的按手(太19:13)、懷抱(可10:12),都使人有力量。

榮美之地(但以理書第十一章)

但以理書第十至十二這三章,我們必須一口氣讀畢,這是一個關乎末後的異象,第十章是序言,第十一章是異象的本身和解釋,第十二章則是結論。本章預先講明了從亞歷山大大帝的國分裂出來的敘利亞和多利買兩個國與巴勒斯坦地及以色列民的關係,一直講到安提阿哥王伊比法的興起(3-20節)。21-35節則論述有關伊比法的事件。事實上,他並不是歷史上什麼重要人物,但他苦待上帝的百姓﹐在上帝的祭壇上獻豬褻瀆聖殿,這些事都與以色列民有關。「王必任意而行,自高自大,超過所有的神,又用奇異的話攻擊萬神之神……」(36節),這預言與聖地有關。同樣「榮美之地」(16, 41節)乃指迦南美地。

等候結局(但以理書第十二章)

今天,讓我們重溫《但以理書》一遍。全卷共十二章,分歷史(前六章)及異象(預言,後六章)兩部分:第一異象(第七章)出現在伯沙撒王第一年,四隻獸象徵巴比倫、瑪代波斯、希臘、羅馬。第二異象(第八章)在伯沙撒王第三年,象徵希臘在亞歷山大大帝打敗瑪代波斯。第三異象(第九章)先知在大利烏王第一年得著,是關乎歷史上七十個七。第四異象(第十至十二章)在古列王第三年臨到,描述波斯和希臘時期。在但以理結束全書時,那位主要使者要他「等候結局」(13節),意即「活著的時候,不要再為這些事情擔憂」,要「安歇」(安息),到了末期,「要享受你的福份」——「承受產業」(參彼前1:4)。

悲痛先知(何西阿書第一章)

何西阿是北國先知,前半期與阿摩司同作先知。北國亡後,轉到南國與以賽亞、彌迦同時,有人給這四位先知「四金喉」的美譽。何西阿先知的身世無可稽考,惟他的信息特別斥責以色列國離棄上帝,奔向滅亡之路(北國722BC亡於亞述),與耶利米斥責猶大國背叛真神,終於傾覆(南國586BC亡於巴比倫)遙遙相應,故他被稱為「北國耶利米」。本書卷分兩大段:前半段(第一至三章)論先知的個人歷史:上帝要他兩度娶淫婦為妻(1:2-3:1)以比喻以色列的不忠、叛逆和再蒙恩。後半段(第四至十四章)論以色列國歷史,先知斥責其罪行,宣告其審判及預言其復原。我們的上帝,是那位逢罪必討,又愛我們到底的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