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買新﹐先要棄舊

作者 : 秋霖

家庭裡的物件是否過多,尋找所需物品是否容易,有時也會成為家人爭吵的原因。購買物品的慾望若是沒有限制,終有一天物品會無處可放,客廳變成雜物房,家人經常因此而爭吵。今期我們探討一個較少被公開討論的題目:「要買新物品,應否先棄舊的?」

在日漸富裕的社會,一般家庭都擁有各類家電,無數的衣服,玩具及消閒用品。在北美生活的,居住面積可能有一千至二,或三千平方呎的房屋或柏文。初初搬入時,會覺得空間不少,但漸漸的感覺到不夠用。亞泉買了一台跑步機回家,方發現不知可以放在那裡,媽媽的按摩椅不能移,沙發不能搬走,爸爸的金魚缸更不能動,又大又笨重的電視機更是全家人娛樂焦點所在,他沒有答案。他在晚飯時提出他的情況,希望大家有解決方法給他。原來爸爸早就想買一幅油畫,因沒有空間而未有購買;媽媽也說她很想把她做的陶瓷作品及山水畫拿出來展放,也因沒有空間而作罷;妹妹也說她有一幅心愛歌星的大海報,連她自己的房間都沒有空間而仍放在一旁。至此,他已不想再爭取甚麼,唯有去車房動動腦筋。與此同時,他也想到為何房子裏面沒有空間?而佔據空間的物品是否仍然有存在價值?

原來我們購買新產品的習慣,已是被鼓吹消費的商家們洗腦,在不自覺情況下,「消費意識」從電視廣告及電子傳媒進入每一個人,日日提供最新消費訊息,已成為了我們的生活取向:人人要跟隨社會進步,想擁有更好質素的生活,為何不立即享用?加上信用卡,低息及分期付款,更易付帳,我們便漸漸接受,即使物品沒有壞,也要換新的:如手機,電視機,相機,以至於衣服鞋子手袋等等。單看我太太及女兒為例,便是有一半以上在過去三年沒有用過!我們擁有的,比我們想像的多;我們需要的,比我們想像的少。

「若要買新,先要棄舊」,此概念的倡議,西方社會近年有位被稱為「極簡主義小姐」Francine Jay法蘭辛.潔伊,她積極倡議簡樸的生活方式,已有些人有積極反應。她的名句例如:

「如果那些物品未能發揮它原先的功能,便是時候讓它離去。」
「如果要成為好管家,你要視家為聖潔之地,而非儲物室。」
「記住,空間的價值,與物品本身的價值同樣重要。」
「簡樸生活的目的,不在乎要再做更多,而在可以做少些。」
「我們不在於擁有甚麼,乃在於做甚麼,想甚麼和喜愛誰。」

她有幾本書很受歡迎,讀者可以去圖書館借閱。

By Francine Jay, The Joy of Less:A Minimalist Guide to Declutter, Organize, and Simplify (2016)
100 Essentials:Simple Kitchen+Capsule Wardrobe+Minimalist Home(2017)
Miss Minimalist:Inspiration to Down-size, Declutter, and Simplify(2011)

她強調生活的空間之重要,減少佔據空間的物品,使人更有自由,省去清潔整理的時間。她並非叫人不用科技產品,而是有需要而買,買了要用。

基督教信仰的教導,主要在於耶穌所說的核心教訓:愛神和愛人如己,愛鄰舍。説到愛人如己,愛鄰舍,分享便有捨棄,關懷鄰舍憑信心信靠,也要讓自己從安靜中找到支取力量的源頭,有能力幫助別人。而在這個過程中,便同時已在實踐簡樸生活的要素。

重新開始!只和真正有用、美麗和有感情的物品一起生活。「丟東西」不是讓家裡「空無一物」,而是收復我們的空間,恢復居住環境的功用和潛能,從物品手中奪回生活的主控權,不再為了追逐物慾、整理和維修物品而忙得昏頭轉向。清除那些佔據空間的雜物,也清除讓自己停滯不前的阻礙。送出已不再用的玩具衣服家居用品,讓別人能循環再用。

最後,僅以極簡主義小姐」Francine Jay給予簡約生活的原則作為本文結束:

S──重新開始(Start over)
T──棄掉、珍惜或轉送(Trash,Treasure,or Transfer)
R──每件物品存在的作用(Reason for each item)
E──各就其位(Everything in its place)
A──清理空間(All surfaces clear)
M──分類分區(Modules)
L──設限(Limits)
I──有一物入必有一物出(If one comes in,one goes out)
N──縮減(Narrow down)
E──天天保持(Every day maintenance)

但願我們都保持醒覺,不以物慾擁有為主人,繼續以愛人如己,愛鄰舍榮耀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