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大事, 在乎心思

作者: 秋霖

一個較少被討論,但卻常存在內心,常常因小事而抓狂的情況,就是未能「隨心而活」,例如子女出世後,生活節奏一切以他們為中心,安排子女餘閒活動則參照其他家長的選擇,結果是父母工作已很忙,還要為子女安排鋼琴班、芭蕾舞班等課外活動。子女在選擇大學學科受父母期望而定,結果有不少醫科、工程科畢業生,卻不能成為他們的正職,最後還是叫父母失望。有人為了追趕潮流,不斷更換最新型號的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或是時裝、汽車音響、相機等。也有為了住屋,即使經濟力量未及,仍然勉強置業,在其他方面節省而做成緊張及壓力。由於這些追求而帶來的經濟壓力、時間壓力,已經滲入家庭關係裡,形成家庭衝突;隨時因小事而抓狂。

究竟「隨心而活」是指甚麼呢?簡單來說,「隨心而活」就是按自己個人心意而選擇的生活,如果有家庭的,便包括全家人的心意。具體來說:當要作出較為重要的決定時,你會考慮自己內心所想;也會顧及家人所想,但不會太受外界的價值觀而決定。例如暑假旅行,我喜歡接觸大自然。便選擇去露營、行山、扒艇及騎單車等…不會選擇很多同學都去的迪士尼樂園或歐遊。我的選擇,是從我心底裡的理念引發,而不是受鄰居、朋友或社會潮流左右。

當然「隨心而活」並非要我們凡事與世界抗衡,要走極端或不守傳統。它有更深層的含意,就是當你在寧靜時所聽到內心深處的微小聲音,這小聲音就是反射出來自你內藏的智慧、心願、期盼和夢想等。很多時我們會受朋友或社會價值觀影響而「跟大隊」,卻未必是自己最喜歡的,但往往又不想破壞氣氛或關係而勉強認同。若然我們能多聽內在心聲,很多時會有新的思維和想法,例如有可能提前退休去做某些事來完成自己心願,取一年無薪假去一陌生環境體驗生活;又或許是搬去某一小城去過另外一種生活;又或是戒除某種習慣,培養某樣興趣;又或是重新安排運用自己的時間,戒除「煲劇」打機;改為做運動及義工。這一切,都是源於內在聲音,但不是一時衝動,而且亦會與家人商量,共同實踐。

如果我們不去「隨心而活」,又會有何影響呢?假如我們在日常大小事務都是隨從別人意見,其實自己內心多多少少都有些不滿意,因為在決定中自己的內在聲音被忽視,之後總有一些後悔或不滿。久而久之,你會漸漸變得沮喪及焦慮,又要做一些自己並非想做的事。筆者在上星期便經歷一次掙扎:天氣適宜滑雪,先後有三位朋友力邀同往,主要是多人玩更熱鬧。而筆者的考慮是身體仍有些小毛病,想休息多一點,加上已約了去探訪朋友(雖然可以改期),最後作出決定,是維持原意,聽從內心心意。那日之後,自己內心感到很平安、滿足,沒有因未能去滑雪或失去朋友相聚機會而有感到不安。

「隨心而活」就是按自己心意而去活。我們可以問自己:「我究竟想怎樣過我的一生?我是否在隨波逐流?還是我有我的路徑?我現在所做的是我因循的生活習慣,或是我的生活在於滿足某人的期望?」

「隨心而活」是尋找內心平安及個人成長的基礎,它會指引你更仁慈容忍,胸襟更廣,不容易因小事抓狂。

我很多時喜歡找些時間獨自行公園,當個人接觸大自然的時候,人會更輕鬆,沒有壓力,有閒情逸緻欣賞身旁美景。更有得著的是在獨處時,思想自由漂蕩,很容易會回想近來發生的事,有甚麼可改進的;近期發生的事情有甚麼教訓可以學習;有甚麼事情可以知道神聽禱告…容許神蹟發生等。當然, 更可以坐在一角,靜看眼目所見的,等待從上而來的微小聲音,又或是自己的內心深處的聲音。每當步行完畢返家時,無論有沒有答案或具體行動,總有一點滿足。

聖經有句說話非常發人深省:「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你們竟自不肯。」(以賽亞書30章15節)

另一段文字是我很喜歡的,它來自歌曲

(順流逆流):

「幾多艱苦當天我默默接受

 幾多辛酸也未放手

 故意挑剔今天我不在乎

 只跟心中意願去走」

「隨心而活」是尋找內心平安及個人成長的基礎,它會指引你更仁慈容忍,胸襟更廣,不容易因小事抓狂。筆者建議讀者嘗試,找一個機會,先靜下來,找機會獨處,聆聽那微小的聲音,不要去找答案,等待答案來找你。祝生命不斷更新更豐盛。